初三家长如何陪孩子备战中考?该不该给孩子报补习班?这6个误区一定要避免!
更新时间:2022-08-18 10:08:13
最近郑州高考集训学校群里一位家长和我们讲述了她的烦恼:
“我目前在孩子学校附近租房陪读,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,什么事也不要孩子做,让孩子安心学习,可是孩子成绩总也不见好。眼看明年就要中考了,有时候着急说孩子几句,他就生气了。实在不知道该怎么陪。”
此言一出,一时间“陪读”这个话题再次引起群里家长们的讨论。
陪读路上,古有“昔孟母,择邻处。”现有妈妈带娃“渡劫”,竭尽全力地想给孩子一个光明前程。可现实,没那么尽如人意。对孩子来说,初三是一个坎,而家长在孩子备考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。很多家长都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,并在生活中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。家长们竭尽全力确实很辛苦,但是如果方法不对,将自己和孩子困在陪读误区里,只会事与愿违。
误区一:总把关心放嘴边
家长对孩子的关心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外,就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询问、叮嘱。
“今天在学校吃得好不好?”“上课都听得懂吗?”
换位思考一下,家长们工作回家,是不是也不喜欢家里人跟着唠叨?孩子在学校里紧张学习了一天,已经非常疲劳和烦躁,再听到家长的询问,情绪肯定更不好。
误区二:一心盯着重点校
热播的电视剧《小欢喜》中的英子,就是一位被母亲的高期望伤害的孩子。英子考了第二名,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,然而妈妈宋倩非但没有鼓励她,反而是数落她。妈妈对她的要求严格到“变态”地步,要求女儿必须要考700分以上,目标院校只能是“清华北大择其一”。不断地苛责,不顾及孩子意见的目标,不仅让英子距离自己的梦想大学“南京大学”越来越远,还让她得了抑郁症。
调查显示,大部分孩子的考前焦虑情绪是受家长影响造成的。对于中考的重要性,其实很多初三学生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认识,所以谈不上很紧张。倒是家长们,考虑到孩子的前途,一心想让孩子考入重点高中。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,反而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。
误区三:打击孩子自信心
知乎上有个孩子求助:人活着应该怎么办啊?
“我父母从小就贬低我,打击我,还说这是真心话,为我好,忠言逆耳。我本来就敏感多疑,没有安全感,现在对自己一点自信都没有,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很自卑,不敢展示真实的自己。结果父母又返过头来抱怨我不自信,抱怨我内向没主见,我不知道怎么办。人活着到底应该怎么办啊?”生活中确实有些父母,不顾孩子的自尊心,像上面求助的这位主人公的父母一样,在言语上伤害孩子。这类批评最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有的孩子在中考前就开始自暴自弃。
误区四:孩子“全托”没我事
有些家长直接在考前把孩子送进“全托”辅导班,把辅导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责任丢给了老师。“孩子的作业我不会,生活上也招他烦,不如找个辅导班,让专业老师来做!”家长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,实际上这是在逃避责任。对孩子来说,在他人生最关键的时刻,家庭的亲情和温暖缺失了。而过于依赖老师也会让孩子缺乏自主能力。
误区五:草木皆兵瞎打听
“别人都在补课,我家孩子不补一定会被甩下的!”为了防止孩子“被甩下”,不少家长想办法给孩子找家教。然而这样盲目的行为,往往会打乱孩子正常的计划。
误区六:制造紧张气氛
为了给孩子督战助阵,有些家庭刻意制造出“一级战备”的考前状态。将家里电视线拔掉,网线断掉,把孩子的手机换成老人机或者没收,以杜绝外界的干扰因素。其实,这样做反而适得其反,让孩子心理觉得压抑、烦闷,无法安心备考。
最后,任何一个学生,只要进入初三毕业班,就没有不想好好学习考好成绩的。家长不需要过度的去施压,优状元高考集训学校建议大家多进行换位思考,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信任,他们就会努力在中考实现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小成功。
“我目前在孩子学校附近租房陪读,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,什么事也不要孩子做,让孩子安心学习,可是孩子成绩总也不见好。眼看明年就要中考了,有时候着急说孩子几句,他就生气了。实在不知道该怎么陪。”
此言一出,一时间“陪读”这个话题再次引起群里家长们的讨论。

误区一:总把关心放嘴边
家长对孩子的关心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外,就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询问、叮嘱。
“今天在学校吃得好不好?”“上课都听得懂吗?”
换位思考一下,家长们工作回家,是不是也不喜欢家里人跟着唠叨?孩子在学校里紧张学习了一天,已经非常疲劳和烦躁,再听到家长的询问,情绪肯定更不好。

热播的电视剧《小欢喜》中的英子,就是一位被母亲的高期望伤害的孩子。英子考了第二名,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,然而妈妈宋倩非但没有鼓励她,反而是数落她。妈妈对她的要求严格到“变态”地步,要求女儿必须要考700分以上,目标院校只能是“清华北大择其一”。不断地苛责,不顾及孩子意见的目标,不仅让英子距离自己的梦想大学“南京大学”越来越远,还让她得了抑郁症。
调查显示,大部分孩子的考前焦虑情绪是受家长影响造成的。对于中考的重要性,其实很多初三学生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认识,所以谈不上很紧张。倒是家长们,考虑到孩子的前途,一心想让孩子考入重点高中。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,反而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。
误区三:打击孩子自信心
知乎上有个孩子求助:人活着应该怎么办啊?
“我父母从小就贬低我,打击我,还说这是真心话,为我好,忠言逆耳。我本来就敏感多疑,没有安全感,现在对自己一点自信都没有,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很自卑,不敢展示真实的自己。结果父母又返过头来抱怨我不自信,抱怨我内向没主见,我不知道怎么办。人活着到底应该怎么办啊?”生活中确实有些父母,不顾孩子的自尊心,像上面求助的这位主人公的父母一样,在言语上伤害孩子。这类批评最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有的孩子在中考前就开始自暴自弃。

有些家长直接在考前把孩子送进“全托”辅导班,把辅导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责任丢给了老师。“孩子的作业我不会,生活上也招他烦,不如找个辅导班,让专业老师来做!”家长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,实际上这是在逃避责任。对孩子来说,在他人生最关键的时刻,家庭的亲情和温暖缺失了。而过于依赖老师也会让孩子缺乏自主能力。
误区五:草木皆兵瞎打听
“别人都在补课,我家孩子不补一定会被甩下的!”为了防止孩子“被甩下”,不少家长想办法给孩子找家教。然而这样盲目的行为,往往会打乱孩子正常的计划。

为了给孩子督战助阵,有些家庭刻意制造出“一级战备”的考前状态。将家里电视线拔掉,网线断掉,把孩子的手机换成老人机或者没收,以杜绝外界的干扰因素。其实,这样做反而适得其反,让孩子心理觉得压抑、烦闷,无法安心备考。
最后,任何一个学生,只要进入初三毕业班,就没有不想好好学习考好成绩的。家长不需要过度的去施压,优状元高考集训学校建议大家多进行换位思考,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信任,他们就会努力在中考实现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小成功。